close
馬太鞍文化馬太鞍位於花東縱谷的中心點,是花東最古老的阿美族部落,行政區域上屬光復鄉,自古即是重要的交通中心。 在漢人尚未開發花東縱谷的時代,這裡的阿美族人靠山吃山,來自中央山脈源源不竭的馬鞍溪水豐沃這裡的一草一木,伏湧的地下河水在山腳形成溼地,造就馬太鞍成為生物的自然樂園。經過一個多世紀的開發,所幸,馬太鞍依然傳承阿美文化,蟲魚鳥獸與人和諧共存在這個自然樂園。 老師在教導我們馬太鞍文化的精神。大家都聚精會神在聽。會不會覺得課桌椅很熟悉?這不是小學時候再用的嗎?真的是超懷念!真的是道地的石頭火鍋,把滾燙的岩石烤紅,丟入用樹葉折成的容器,把所有食物都煮熟,裡頭有魚蝦和山菜都煮熟了,很鮮,真的很好喝!馬太鞍的生態捕魚池,是當地阿美族人在適應沼澤環境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捕魚方法,作業方式非常睿智且具有生態及環保理念,在全阿美族中也只有馬太鞍有這樣的文化,馬太鞍部落中現仍有一些傳統的生態魚池。 PALAKAU(把拉告 上面那張圖就是了)是馬太鞍人刻意製造食物鏈而設計成「魚的家」,一個足以引誘魚蝦棲息的三層式透天樓房。 首先他們砍回來的竹子竹節一一鑿孔,放置在最底層,然後將竹節已事先鑿通的大竹筒(約手臂長)平行放置,因為竹筒的擺放位置在最底層,配合蘊藏豐富養分的爛泥巴,最適合一些喜歡鑽泥巴或在深水底層活動及屬於夜行性的魚類來棲息,如鰻魚、土虱、泥鰍等。 緊接著就在竹筒的上方將樹枝逐一排列,同樣地,樹枝間的空隙正符合小魚、小蝦的生活環境。 最後,在最上層接近水面的地方,在上面放置一些整枝的竹子,然後也將其固定。其間也就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空間,小空間足夠讓小魚悠游其中,而不受大魚的侵略,大空間則提供了大魚活動的場所,在此部分,較常見的魚類有吳郭魚、鯽魚等。 當最上層的大魚將排泄物及吃剩的食物往下掉時,會卡在中間層的樹枝中,成為小魚、小蝦的食物,而小魚、小蝦躲在濃密的樹枝的空隙間,也不怕大魚來吃。最下層為營養豐富的爛泥,供夜行性魚類鑽洞覓食也是最有效率的清道夫,所以,小魚、小蝦在這樣的環境中極易繁殖,數量多了游出魚池的小魚、小蝦,也可能成為大魚的食物。這種蝦吃草,小魚吃蝦,大魚吃小魚,人類則捕食大魚填飽肚子,最後,人體入土後成為草的養份,形成了最自然的生態系統食物鏈。 這是當時的午餐鹹酥蝦,真的好吃到沒話說,真的是配酒的好菜。J就偷偷的把人家吃剩的><包回去,但是。。。。在往鯉魚潭後就不見了,天ㄚ被偷吃了,喪盡天良耶!!這是他們崇拜的太陽神,只要站在太陽神中心向上天發願,就會實現!聽說阿~ 是他們說,總統00 , 04年都有來許願...........走了~!馬太鞍!!.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